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藏区有“宝藏”旅游能“挖掘”
http://www.scol.com.cn(2016-11-29 7:36:4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郑宗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四川藏区,广袤神奇,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脱贫,是四川省委在藏区书写的一篇大文章。目前以“大熊猫、大九寨、大草原、大香格里拉”为代表的旅游产品和品牌体系已初步建立,形成了集高原特色、藏羌文化、生态休闲于一体的藏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11月28日《四川日报》)

  藏区,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浑身都是旅游资源的“宝藏”。四川推进藏区扶贫开发,就是把这些“宝藏”用全域旅游“挖掘”出来,也是把“沉睡”的财富“唤醒”。

  四川藏区是“美丽与贫困”兼容的地方。说起美丽,是因为四川50%以上的世界级、国家级旅游资源都分布在藏区;说起贫困,是因为四川藏区贫困面广、贫困度深,所属32个县均为贫困县。面对这样一个“矛盾体”,四川有清醒的认识,那就是藏区是全省旅游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而旅游业是四川藏区最具潜力、最具优势、最具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是用美丽“战胜”贫困的最好出路。

  的确,深入推进旅游开发,就能让美丽产生“经济价值”,从而造福藏区儿女。实践也证明:四川藏区旅游业的发展,对脱贫攻坚、保护生态、促进开放、促进新型城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带动作用。截至2016年10月,四川藏区实现旅游总收入422.08亿元,同比增长17.4%,接待游客4774.96万人次,同比增长16.3%。可以说,旅游业是藏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成为四川藏区产业联动、对外开放和富民安康的加速器。

  守着美丽就是守着“宝藏”,但如果仅限于守着,就相当于“抱着金饭碗讨饭吃”。可喜的是,四川藏区善于将“宝藏”挖掘出来,而挖掘的方法就是旅游。以甘孜雅江为例,4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的小县,众多好山好水“藏在深闺人未识”。如今,该县已形成以“农家乐”“藏家乐”“帐篷村”为主的多种经营模式。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1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00万元。可见,当藏区的旅游资源被挖掘出来,就会把沉睡的财富“唤醒”,就会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当然,把旅游宝藏挖掘出来,也需要科学的方法,比如要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因为藏区旅游景区间如果通联度差,没有形成环线,就会导致旅游资源挖掘和开发不够,资源优势难以转化成经济优势。可喜的是,四川藏区基础设施脱胎换骨,旅游服务、景点建设华丽转身。3000多公里的新建高速公路和通乡油路横贯东西南北;康定、亚丁机场在千古高原架起国际空中走廊,日益发达的交通大动脉正成为藏区脱贫的“黄金纽带”。

  其实,四川推进藏区旅游还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全域”。我们看到:四川大力推动藏区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从一滴水到一条河,从一株草到一棵树,从一块石头到一座山,从一座建筑到一个人,都是全域旅游的资源。无论甘孜还是阿坝,都喊响了人人都是旅游的服务者、经营者、管理者、参与者的口号。可以说,藏区全域旅游的精髓就在于“处处是风景、人人是形象”。

  能否把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实现价值最大化,这是藏区脱贫的关键所在。如今的藏区全域旅游方兴未艾,脱贫攻坚如火如荼,这必将使旅游资源抬高“身价”,让藏区群众实现旅游收入的“最大化”。(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