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孩子情商岂能寄望于情商培训班?
http://www.scol.com.cn(2016-10-17 8:06:0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磊磊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在南京的一些闹市区,情商教育培训班的宣传单经常会被递送到路人手中。这时常会让人产生疑惑:情商教育机构教些什么?孩子们是否真的能从中有所收获?现代快报记者对此展开了走访调查。(10月16日《现代快报》)

  时至今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可谓“倾其所有”。从文化充电,到才艺养成,再到情商培训,凡是认为对孩子未来发展有利的课程,家长都会不遗余力地踊跃参加。不可否认,高智商可以明显增加一个人的社会竞争力。家长早早意识到孩子的情商教育,这无疑是值得庆幸的。但将希望寄托在情商培训课程上,能否达成“预期效果”又不免惹人质疑。

  家长不惜花重金让孩子上情商培训班,出发点也许因孩子性格有别而有所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希望通过专业培训课程的学习对孩子有所启迪。即便这种预期效果没有一个明确的评判标准,只要是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再大的投入也是值得的。正是基于这种心理暗示,以及层出不求的明星抑郁事件的影响,家长愿意相信类似于“情绪控制”“自我认知”和“未来规划”等课程,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甚至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能“学以致用”。倘若真能如此,一年上万元的情商培训费用倒也花得并不冤枉。

  显然,在这种心理预期的支配下,对于那些自称“情商欠费”或是无暇顾及孩子情商教育的家长而言,带领孩子参加情商培训班是有可能的事。可问题在于,培训班所谓的各种课程,是否与家长交纳的学费相匹配,则是一个值得家长注意的问题。

  培训市场从来都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局面,这类课程自然也不例外。有些培训机构往往瞅准的就是家长一切都为孩子着想的软肋,推出所谓的专业培训课程,以提高孩子的情商为宗旨。比如通过活动、游戏、经历、讨论、角色扮演等体验式教学,让孩子们在模拟的环境中学习如何与他人交往。据称老师还会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课程内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孩子的情商。这听起来确有几分道理,但问题是这种预期效果如何能在实际中体现出来,实际上很难判断。

  随着孩子的逐年成长,思维方式和情商也会随之提高。如果家长把过马路、接触家用电器时,孩子有了一定的警觉认知,统统归功于情商培训班,显然很可能与实际不符。凡此种种,或是孩子自身的成长,亦可能是家长潜移默化的正面引导所致。

  “多多少少有些帮助”往往是家长愿意掏腰包的安抚剂,情商培训班何尝不是在利用家长的这种心理。从某种程度上,这类课程与思想品德课如出一辙,不过是在内容与形式上有所改良。又比如,语文课不就是对孩子的情商进行教育吗?与其将孩子的情商教育寄托在价格不菲的课程上,何不把自己变成言传身教、时刻影响孩子的老师呢?再说,脱离家庭教育的情商培训,也不过是花钱买安慰罢了。

  而事实上,如何处理情绪,表达情绪,管理情绪,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以统一的思想指导性格迥异的学生,对其未来的影响是否有利恐怕也难以概论。孩子日常生活的情商培养,有赖于家庭教育的渐序浇灌。在搞好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情商培训,或许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