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1/4城市睡在噪音里,该启动系统整治
http://www.scol.com.cn(2016-10-31 11:21:2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周帆
作者:郑渝川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日前,环保部发布《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16)》,披露了2015年全国城市声环境现状。报告显示,全国城市声监测夜间1/4不达标。而去年全年,全国共收到环境噪声投诉35.4万件,占环境投诉总量的35.3%。海南省生态环保厅官员指出,这意味着全国1/4城市睡在噪音里。对于噪声污染,目前是“民不告,官不究”的治噪难状况,工商、城管、公安机关等部门对于噪音的管理权限分工并不明确,噪声污染防治并不尽如人意。(《工人日报》10月30日)

  全国城市声监测夜间1/4不达标,按照官员的解读,国内有1/4的城市睡在噪音里。这还不包括许多夜间噪声监测不力,以及居民投诉数量不足的情况。这意味着,单单是夜间噪声污染,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需要采取有力干预手段,还要给予系统性根治的严重程度。

  依照环保部发布的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数据,环境噪声投诉案件中,建筑施工噪声类占50.1%。这一数据与人们的切身感受相符。我国目前仍处于高速城市化进程,从一线城市到中等城市、小县城,很多地方处于常态化的大拆大建。这使得建筑施工噪声显得不可避免。尽管环保、建设等主管部门出台过《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等法规和标准,但这些法规和标准的执行偏软,不仅存在所谓的“民不告,官不究”,而且即便有敢于较真、愿意“死磕”噪声污染的居民出头,也会发现面临举证难等诸多难题。

  以作业时段划分,建筑施工噪声可分为日间施工噪声和夜间施工噪声。依照现有法规和标准,城市内不同区域需要执行不同的限噪标准(夜间限噪标准更为严格),但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在一些学校、居民小区周边,日间施工噪声已经影响到校园教学和居民正常起居。按照规定,建筑工地夜间施工要办理相关许可,同时还得进一步限噪。然而,有关部门对于建筑工地的夜间施工管理,远比从对于这些工地开出、疏运余泥渣土的泥头车的管理,更为松散。居民举报建筑工地夜间施工扰民,如前述面临诸多难题,更有甚者,还找不到该向哪个部门举报反映。

  要遏制环境噪声污染态势,竭力降低噪声污染对于居民休息权和健康权的伤害,应重在治理建筑施工噪声以及相关的泥头车、其他载货车辆在城区内制造的噪声。应积极落实现有的限噪法规和标准,明确城区限噪尤其是夜间限噪的执法部门,充实一线执法力量,补充噪声测量装置等技术装备,确保可以快速启动对建筑施工噪声、泥头车等车辆噪声的测量和干预。环保、建设部门必须严格依照国家法规审批工地夜间施工,限制夜间开工数量特别是毗邻居民小区的、非紧急性施工申请。

  各地应当建立起治理噪声综合执法跨部门协作体系,采取类似于治理欠薪的协同机制,让环保、城管、建设、交警等职能部门高效协作,比如,环保、建设、交警等部门可划定建筑工地泥头车等运载车辆夜间疏运指定路线,通过车辆GPS进行监控,要求施工方和运载车辆车主履行责任,严罚违规者。泥头车等车辆夜间疏运指定路线,应主要依托于城市快速路、主干道,避开居民小区密集区域和道路较窄的辅路及街巷。

  环境噪声投诉总量中,社会生活噪声占到了21.0%,也被一线执法部门界定为较难管理的噪声类型。社会生活噪声,如烧烤摊(以及露天经营的烧烤店)制造的噪声,之所以较难处置管理,还是在于一线执法人员缺乏噪声测量装置,以及执法人手不足。如前所述,各地应当更加重视环境噪声治理,加大相关的资源投入,充实一线执法人力,并使之获得必要的技术装备支持。除此之外,各地还应加强环境噪声治理法规的宣传,为受到噪声污染影响的居民投诉、起诉侵权者提供证据固定等方面的支持,加大对于噪声侵权单位和个人行为的威慑性。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