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莫让“走基层送温暖”成了例行公事
http://www.scol.com.cn(2016-10-25 14:32:3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李琼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按照省委部署和省委书记王东明的指示,10月24日,“走基层、送温暖”电视电话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部署在全省开展“走基层、送温暖”工作,确保贫困群众安全越冬、温暖过年。省委副书记刘国中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秘书长吴靖平主持会议。(2016年10月25日四川日报)

  “走基层、送温暖”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践行群众路线的一种有效载体。所谓“走基层”,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走向田间地头,走进农家院坝,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诚敲开群众“家门”和“心门”,听民意,解民难,帮民富,保民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送温暖”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帮助困难群众的暖心工程。每逢年初岁末,各地走基层送温暖活动逐渐多了起来。各级领导干部进村入户,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给困难群众送上钱物,送上亲切的问候,让他们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这无疑是好事一桩。

  可是,一些部门和地方,把“走基层、送温暖”作为一种活动去对待,将关心群众送温暖当作特定时段内的事,使“走基层、送温暖”工作演变成展示自己亲民作风的“秀场”,有群众说,“走基层、送温暖”是“逢年过节热热闹闹,节日一过冷冷清清,平日里无声无息”。比如,“妇女节”时不少单位安排女职工做妇检;“教师节”期间突击解决教师待遇问题;“重阳节”把孤寡老人“请”去吃一顿饭;元旦、春节时领导慰问贫困户……把“走基层、送温暖”当成例行公事,群众对此怨声载道。

  在笔者看来,要让“走基层、送温暖”不是例行公事,就必须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关爱帮扶机制,把“走基层、送温暖”作为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学中做从做中学,主动转变工作作风,将“走基层、送温暖”与开展送科技、送医疗、送法律、送文化、送信息下基层活动结合起来,让我们的领导真正能蹲基层、带项目、解难题,避免送温暖活动走入形式化和模式套路化。

  毋庸置疑,“走基层、送温暖”不能为搞活动而搞活动,也不能像一阵风一样刮过就完。正是如此,刚刚召开的四川省“走基层、送温暖”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开展“走基层、送温暖”要结合脱贫攻坚第四季度工作,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兼顾其他困难群众,以“四大片区”为重点,尤其把藏区彝区作为重中之重,在全省集中开展送温暖,捐赠或发放御寒衣被等生活必需品,不让一户一人因缺衣少被而出现越冬困难。要明确送温暖对象,对接群众需求,做好资金筹措,确保质量安全。要全力抓好组织实施,坚持领导带头,搞好分工协作,加强宣传引导,立说立行,倾情倾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确保“走基层、送温暖”取得实效。

  其实,对于困难的群众而言,节前的送温暖顶多只能暖一时之心,解决不了群众的根本和实质问题,群众真正在乎的不是你送去的礼品、慰问金,而是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感情。正是如此,笔者建议,各地要把“走基层、送温暖”与困难群众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帮扶对象的感受和需求,送什么、何时送、怎样送等,都需注意方式方法,而不是随便扔给对方一堆没用的东西了事;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精心组织,精准加力,迅速行动,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尤其要广泛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准确掌握困难群众所期所盼,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为他们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温暖,确保贫困群众安全越冬温暖过年,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笔者建议,各地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要重实效,使之成为一种新常态,莫让“走基层、送温暖”成了例行公事。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