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别把校园贷隐身当成是监管的利好
http://www.scol.com.cn(2016-9-9 8:39:0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薛家明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继深圳之后,广州也开始对校园贷款展开专项检查。7日,记者从广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获悉,该协会已经下发《关于规范校园网贷借贷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配合广州市监管部门对校园网贷行为进行整治和查处。然而,记者连日走访却发现,以往高调的校园贷在开学季悄然玩起了“隐身”……(9月8日 南方网)  

  对监管部门来说,校园贷隐身无疑是一个利好。它意味着,监管的高压态势已初见成效、打痛校园贷。但监管眼不见,未必代表学生会心不烦。目前,校园贷虽然已在线下隐身,但却并未退出同学的世界。打开QQ群、微信群,校园贷还是处于“染屏”状态;“年利率70%很划算”之类的忽悠,依然大行其道。可见,校园贷的潜在风险依旧。  

  校园贷为何要在线下“隐身”?一是躲避监管的锋芒。频频出现的“裸条”借贷、大学生陷校园贷负债自杀、深陷个人征信危机等恶性事件,让校园贷声名狼藉,被监管盯上,不得不转向线上躲避风头。但更重要的是,以退为进的战略性转移。校园贷本身就是一项网贷,只不过在业务推广期,进行了大量线下推送。如今,校园贷已尽人皆知,没必要继续在线下投入大量的任何和财力。因此,许多校园贷产品接机退回线上。而这,也被看成是校园贷的转型之举。  

  但校园贷在线下隐身只是蹩脚的转型。一则,校园贷高利贷式的盈利模式未改,继续打政策的擦边球,甚至直接违规放贷,依然是被重点整治打击的对象。二则,校园贷在线下隐身,只是推广渠道的改变,其欺诈式、忽悠式的推广手法并未改变。“凭学生证即可办理”、“一分钟系统自动认证”,甚至盗用同学信息都能获得贷款。这些都埋下了校园贷被取缔的祸根。  

  客观地说,校园贷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中国的消费框架是,中老年人有钱但不任性,年轻人任性但没有钱。这种倒金字塔的消费构成,造成大学生消费被抑制,内需不畅、消费不振。校园贷的出现,让大学生超前消费成为可能。如此,既能“能解决了大学生的燃眉之急”,也能扩大内需,颠覆“量入为出”的消费模式,可谓是一举两得。但如直销被异化为传销一样,初心良好的校园贷,也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改成网上高利贷。利率畸高、夺命索债、裸条贷款等,让校园贷变味,为社会所不容。  

  可见,校园贷要转身关键还是要理念转型。一是要改变网上高利贷的盈利理念,真正做到“放长线钓大鱼”,与同学合作共赢。二是要改变诱骗、逼迫等经营理念。放弃骗砸抢等高利贷做派,真正融入校园,与同学和谐相处。同时,监管部门不能满足于让校园贷线下隐身,更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将具有欺诈性,不合规、有隐患的校园贷产品,剔除出去,净化市场环境,确保大学生的贷款安全。  

  总之,校园贷并未生来就有原罪,但其现有运营理念却存在严重弊端,要想涅槃重生、适应时代需求,就要颠覆当前的运营模式和理念,而不是线下转线上之类的蹩脚转型。否则,隐得再深也会遭遇监管的雷霆一击和消费者的无情抛弃。(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