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清华老师被诈骗千万 还有谁能够幸免
http://www.scol.com.cn(2016-9-1 8:04:3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朱永华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8月30日,网上传出一份“警情通报”图片,称“8月29日晚上11时许,中关村派出所110接报:海淀区蓝旗营小区清华大学一老师,被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人民币1760万元”,图片右下方署名为“清华大学液晶大楼物业服务中心”。对此,30日晚,海淀公安分局发布通报称,针对网传某大学一老师被电信诈骗的情况,警方已介入调查,正在全力开展工作(据8月31日《北京青年报》)。  

  或许为了保护“隐私”也或许顾及清华大学老师的面子,警方对这一案件的通报非常模糊,然从不多的信息中,我们还是知道“某大学老师”是遭遇了冒充公检法的电信诈骗。这一骗局既没有多少科技含量,甚至也不含太高的智商,从以往警方对外揭露的诈骗流程看,也就是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给诈骗对象打电话,声称某一案件涉及到诈骗对象,并很“理解”受害人是冤枉的,然后告知受害人另一“办案领导”的电话,在连环角色扮演中劝说被诈骗对象将家中钱款转移到诈骗分子预设的银行账户上进行“保全”。按说,这样小儿科的骗局,稍有法律常识的人都不会上当,公检法机关既不可能对“犯罪嫌疑人”如此“好心”,更不可能设立账户帮犯罪嫌疑人转移钱款,然就是这么一个早已被警方公开的诈骗套路,不但屡屡得手,居然让中国最有名的高等学府老师也未能幸免。  

  或是诈骗分子的表演太逼真,也或许在这种诈骗套路中有增加了新的“戏份”,否者,作为智商最高的清华大学老师是不可能将1700多万存款乖乖打入骗子的账户。而从这里面也不难看出,无论是大学老师还是一般乡土百姓,不但都是电信诈骗的目标,且还都不是诈骗分子的对手,如此高智商的大学老师都能乖乖就范,电信诈骗犯罪不除,还有谁可以幸免?  

  事实上,几乎每一起电信诈骗的实施成功,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除了诈骗分子相互配合角色扮演逼真之外,背后更有一大群“帮手”在默默支持。信息泄露则是首当其冲,据媒体报道显示,社会各行各业人员包括学生甚至婴幼儿等所有信息,不但在网上都可以轻而易举花钱购买,因为“风声紧”,现在大学生的信息已经降价到“三毛一条”,有这么多信息资源被贱卖,自然就给电信诈骗分子实施“精准诈骗”提供了条件。而且我们还注意到,网上各种信息都有叫卖,网下包括银行在内等各信息采集拥有机构和部门却都在强调信息安全。而由泄露信息被警方处理打击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如果真如很多信息采集部门或信息拥有机构所言,能够确保信息不会泄露,网上那些被记者反复验证无误的精准信息又从何而来?如果没有信息泄露,电信诈骗分子又如何瞄准家财千万的清华老师?  

  其次则是电信“实名制”的名不副实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账户安全的“不设防”,无论诈骗金额多少,电信诈骗一旦得手之后,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将账户里的资金迅速转移或提现,这不仅给警方侦破电信诈骗案件增加了难度甚至设置了障碍,致使电信诈骗不但越打击越多,甚至呈现出职业化、公司化运作模式。而很多案件被破获之后,大多也就抓住个光杆人而已,所骗钱财也早已不知所踪,相关报道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7万起,是去年同期的2.5倍;查处违法犯罪人员2.8万名,是去年同期的2.7倍;捣毁诈骗窝点4300余个,收缴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13.6亿元。而这个数字还不到总被骗款项的零头。  

  电信诈骗频发多发,不仅是社会难以承受之重,更让不少家庭辛苦的积攒付之东流,而在诈骗手段不断翻新的同时,性质也是越来越恶劣,甚至可以乘灾难和突发事故之机欺良骗善,尽管国家公安部要求全国公安机关对电信诈骗一律立刑案侦办,但真正要消除电信诈骗的生存土壤,却需要我们各行各业每一个人付出努力,电信落实实名制;银行完善账户管理,紧急止付;掌控信息的提升信息安全意识,房屋出租户不容留各种违法嫌疑人等等,只要对电信诈骗实施持久的“人民战争”,不给电信诈骗留有任何作案空间和机会,就一定能够实现“天下无骗”,否者各自麻木、见怪不怪,可以骗死准大学生,骗空清华大学教师,还有谁能够幸免?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