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民营医院需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http://www.scol.com.cn(2016-8-23 8:05:0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朱永华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民营医院占医院总数的52.6%,然在数量上超过半壁江山的同时,市场占有率却不高。在4万亿元的医疗服务市场中,公立医院仍占绝对优势。去年公立医院床位占80.6%,诊疗人次27.1亿人次,占医院诊疗人次总数的88%。民营医院床位占19.4%,诊疗人次3.7亿人次,占医院诊疗人次总数的12%。人们就医仍是往公立医院,去民营医院看病的人次不到公立医院的1/7(据8月22日《人民日报》)。  

  国家取消社会办医多项限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给民营医院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政策动力,但也不能不清楚的意识到,无论在社会已经形成的就医心态和观念,以及现实民营医院存在的诸多问题,要让患者放心到民营医院就诊,或是让公众把民营医院当成公立医院一样看待,至少在短时间内还很难实现。尤其是国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医疗产业,而社会资本又具有快速追求利益回报的“天然属性”,再加上医疗行业本身存在药品、技术上的特殊性质,并没有明确统一的价格标尺,民营医院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政府监管稍有疏忽,民营医院无疑就成了“莆田系”的狂欢派对。患者宁愿选择公立医院品尝“看病难”,也不愿意到民营医院享受“热情服务”,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实际上,就目前医院的数量和配置,群众无论是大病小灾还真不存在实质上的看病难,无论民营还是公立医院,严格规范为患者提供服务,崇尚医德,有逐渐完善的城乡医保支持,看病贵实际上也是伪命题,然现实情况却是,医院很多,能够让患者放心就医看病的却不多;“名医专家”各医院都有,能够被患者真正认可的很少;各医院收费价格都有“明码标价”,但真正能够恪守医德对症用药的医生和医院却“稀缺”。公立医院因编制管的“太死”,遏制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民营医院又因为放的“太开”,对患者唯利是图。凡此种种,逼迫患者不得不选择相对放心的公立医院,这不仅是时下患者较普遍存在的一种就医心态,更是民营医院数量多而患者寡的根源所在。  

  民营医院作为弥补公立医院不足的一种存在方式,他既需要走市场化之路获取相应的经济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又要避免像其他产品或服务企业那样完全进行市场化操作。药品和医疗技术都属特殊中的特殊,即便是一样的病症同样的药品和诊疗技术,也会因患者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可供人为操作的收费价格空间太大,而且正所谓“黄金有价药无价”,稍微在患者身上动点敛财心思,不但患者很难察觉,监管也非常困难,也正应为如此,很多国家都将公立医院和发展公共福利医疗做为国民健康保障的主流,而将民营医疗则作为相对高端的“私人订制”。在保证药品价格公平的前提下,主要追求诊疗技术上的价值收益。而在我国,这样的民营诊疗方式显然不符合“国情”。  

  笔者认为,我们的民营医院恰恰应定位在普惠层次上,利用民营医院小而多的优势和自身存在技术力量、人才不足的短处,把诊疗对象定位在社会大众常见病治疗和康复保健等方面,让其承担医疗服务体系正“金字塔”底端的普惠角色,这样既可以发挥民营医院技术和人才不足的“短板”优势,利于分级治疗和政府监管,同时由于普通常见病的诊疗费用具有可比性,可以有效避免一些民营医院的行为不端,让民营医院在社会大众患者中逐渐树立起信誉和形象,通过资本积累和注入,走徐徐渐进的健康发展之路。  

  另外,为便于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笔者以为,应对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在院名标识和对外宣传等方面给予明确,实际上现在有不少民营医院利用患者对医院性质的模糊,刻意回避自己的民营身份,而某些民营医院的不端行为,非但败坏了民营医院的整体形象,也给公立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公益形象造成严重损伤,更加剧了医患之间的不信任,既然公立医院归公益,民营医院归市场,两者就应当给社会一个明确界限,患者选择不同医院就诊,在体验和费用上也更能够明明白白。(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