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高校“跑步打卡”卡住了什么
http://www.scol.com.cn(2016-8-3 7:54:2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丁慎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提出,将对2016级本科生的课外锻炼实行运动打卡考勤,未完成规定次数,将影响体育成绩及奖学金评定。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试水“运动打卡”。如何提升大学生体质?对锻炼是否应强制?引起多方关注与热议。(8月2日《新京报》)

  有学生吐槽表示,运动应该依靠自觉,有一定自由度,学校此举,有一种“强制”色彩,这就会让人觉得运动是为了完成任务,失去了运动的快乐和意义。还有学生表示,学校的运动要求,实际上已在执行过程中被大打折扣,“因为时长限制比较宽松,所以有的人只是散散步、遛个弯儿就当作锻炼了,根本就不能起到任何作用。”

  先说学校这样做是有理由也有负责精神的。

  这或许与教育部曾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有关,在这个《标准》中,女生的800米、男生的1000米等都被列入必测项目,如不达标,将无法拿到毕业证。

  而《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25年来一直在下降;《2015下半年关于中国在校大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再次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多项健康指标呈下降趋势。如此说来,高校采取措施让学生加强体质锻炼何错之有?

  遗憾的是,学校觉得是做好事是负责任,无奈有的学生不领情。于是,有人为了快点完成任务,会穿着轮滑鞋去,还有骑自行车、滑滑板的。甚至有的学生还专门给学校要求安装的跑步APP“越狱”,以至于日常走路、上下楼梯都被计算成了运动量。

  某种程度上说,这成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笑话,“笑点”又卡在哪里呢?是学生逆反心理呢,或者说学校的方式有待商榷?

  学生很正常,学校要求加强体质锻炼也很尽责,错就错在忽视了学生的选择权。

  体质锻炼并非跑步一种形式,也并非每个同学都喜欢跑步,滑滑板、骑自行车、打球、踢球、踢毽子以及在健身器材上活动等等,这不都是锻炼吗?不都可以对体质健康有帮助吗?如果学校给学生创造相应的条件,鼓励学生自由组合体育锻炼兴趣小组,学生们还会逃避这些项目吗?就算必须有考核指标,学校是不是可以多几项考核指标呢?何必非得在跑步上计较呢?而《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也并非强制标准,学校完全可以变通一下,只不过要多做一些工作,没有跑步打卡来得简单省事而已。

  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里,人们的需求是多元的,价值观是多元的,那么相应的管理服务也应该是多元的,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特别是高校,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更喜欢个性化,任何一刀切的管理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乃至消极对抗。

  高校都喜欢提大学精神,尽管各高校的大学精神字面表述不同,但应该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大学精神的内核。而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对学生选择权的忽视,恰恰是对大学精神的亵渎。推及开来,在高校被绑架的,不仅仅是“跑步打卡”。一直在力推创新创造的高校,或者应该做一点检讨,看看在高校教育上还有什么环节被卡住了,还有那些关卡需要砍掉。如此,才能让大学精神闪闪发光永不退色。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