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凉山脱贫是“点绿成金”的思变
http://www.scol.com.cn(2016-8-24 7:39:0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郑宗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凉山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同时也是生态资源大州,现实是,25.2万多贫困群众“守着金山讨饭吃”。为此,凉山州将在推进绿色发展中加快脱贫攻坚步伐,齐头并进打赢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8月23日《四川日报》)

  生态资源是一个地方的财富,用“金饭碗”形容毫不为过。面对“守着金山讨饭吃”的困境,凉山坚持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因地制宜谋划脱贫路径,必将把生态资源变成“富矿”,在合理保护与开发中捧起“金饭碗”。

  美丽与贫困连在一起,总是显得矛盾和冲突。凉山是美丽的,生态资源得天独厚,被誉为长江上游的“绿宝石”。然而,凉山又是贫困的,经济滞后困扰着25.2万多群众。之所以美丽背后透着贫穷,是因为:较长时间以来,凉山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开发,虽然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成本、环境代价。换句话说,固有的“金饭碗”被“砸”了,这为凉山脱贫敲响了“警钟”、亮起了“红灯”。

  教训虽然是惨痛的,但痛定思痛之后,凉山有了清醒的认识、科学的思路,凉山州委七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凉山州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凉山的决定》,把推进精准脱贫与建设美丽凉山结合起来,把治穷与治山治水结合起来,大力实施生态扶贫,盘活绿色资源,强化“不挖山不砍树、搞旅游能致富”的思想认识,积极培育旅游扶贫产业。可以说,这是凉山历经弯路后的科学指向,是绿色崛起的“涅槃重生”。

  在绿色发展中推进脱贫攻坚,决不是单纯地保护生态,更不是守着金山受穷。过去,凉山里的人想要脱贫致富,首先想着“走出去”。那时候,山,是限制区域发展的瓶颈。时过境迁,当经济发展走向追求绿色生态、健康持续的今天,绿水青山成了稀缺资源,也成了凉山百姓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因此,我们必须倍加珍视大自然对凉山的特殊恩赐,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实施“绿化凉山行动”,统筹抓好安宁河谷、大凉山彝区、木里藏区三大片区生态修复、功能提升,让种树变成“存钱”,让生态保护变成“绿色银行”。

  保生态与谋发展并不矛盾,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国际上有一种广为认同的“森林价值”计算方法:一棵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是如果按照它的生态效益来计算,则可产出价值3.125万美元的氧气,涵养价值3.125万美元的水源,加上其它价值将近16万美元。而凉山在绿色发展中推进脱贫攻坚,就是要通过合理保护资源,让生态效益从300倍增到16万,以“几何倍”的价值转化加快脱贫步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住了生态资源,就守住了“金饭碗”。贫困地区坚持绿色减贫是必然趋势,实现生态脱贫就是强力“引擎”。实践证明“靠山吃山”的惯性思维难以确保生态的永续发展,而当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自然就有了“金山银山”。因此,凉山既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使绿水青山变成群众生财致富的“聚宝盆”;又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把这些宝贵财富保护好,从青山绿水中“掘金”,绝不能“吃了祖宗的饭,砸了子孙的碗”。

  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必须算大账、算长远账,综合考量当地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特色优势等因素。拿凉山来说,区域发展禀赋各异,这就要因地制宜,协调发展。比如:在安宁河谷,要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扎实推进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规划建设,发挥资源禀赋,打造 “农、文、旅”阳光休闲度假康养。而在大凉山彝区、木里藏区,就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林下产品经济,让群众在生态资源开发中直接受益、长期受益。

  一位哲人说: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不在于“力”的征服,而在于学会与大自然和谐地相爱。凉山在绿色发展中推进脱贫攻坚,正是尊重自然、顺应发展规律,必将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环境美、产业旺、百姓富的有机统一,让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交相辉映。(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