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媒体观察 >> 正文
网络语言“收进词典”不等于“收进活力”
http://www.scol.com.cn(2016-7-22 14:08:18)  光明网    编辑:周帆
作者:陈海荣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对2015年的热词和流行语进行了盘点。像“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等都榜上有名。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和社交媒体的高速发展,各种新词、流行语在不断产生。调查显示,62.1%的受访者建议将有意义和创意的词汇收进词典。(7月19日《中国青年报》)

  凡事都需顺势而为、与时俱进。因此不难想见,网络语言在未来一定会发展壮大,并将深刻地影响现代汉语和中国人的语言思维方式。正如专家所言,“语言的发展要靠不断创新,互联网自由的环境给语言的创新带来很大的可能性”。不过,循着网络语言的使用语境及流行特点,它的活力四射与精彩纷呈,应该也有别于传统的体现方式,未必需要用“收时词典”来为其“正名”。

  我们发现,这些年来的网络热词和流行语,犹如过江之鲫、层出不穷。但不管有些网络语言当初如何“受宠”与“蹿红”,历经岁月涤荡,真正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记,或者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的,几乎已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了。这便说明了,网络语言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更多的还是观察其在一定时期内的轰动效应与知名程度,倘若动辄以“收进词典”的标准来衡量其社会价值,或有可能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了。

  网络语言“收进词典”不等于“收进活力”。直至今天,许多教育工作者也认为,熟悉和掌握网络语言值得重视,与学生交流时使用网络语言,也会让师生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入心入脑。但却应当注意一点,如果学生在作业、考试中也频繁出现网言网语,那就必须及时纠正甚至批评他们了。道理十分简单,网络词汇和书面规范的用语,是两种不尽相同的语言体系;一味强调时髦新意,反而会对语言词汇的正确使用造成干扰与障碍。

  网络语言不是不可以“收进词典”,但这个“词典”,最好是记录流行热词的专门沉淀。也唯有这样的“词典化”收集,才更能通过某一年度的网络新词,一目了然地解读出特定时段的社会热点和关注焦点。换言之,网络语言的创造力与生命力,必须依附于某个阶段的时代背景,而当这些新词热语离开了现实参照,即便还被“收进词典”以资鼓励,实际上却已大大削弱了它的“活力价值”。

  太多的实例足以证明,成功成名的网络语言,重在震撼心灵、激起回响。比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情怀式宣泄,可谓深深戳及了生活中许多人内心的最柔软部分,又缘于“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现实掣肘,于是乎迅速引发一片叫好,并不胫而走地广为流传开来。假如时移世易、事过境迁,人们再想从“词典”里去探寻和感受这句热词的心情心境,恐怕就很是不易,甚或还觉得莫名其妙了。

  让网络的归网络,让词典的归词典。一言以概之,网络语言的生动活泼、创意无限,不见得非要用“收进词典”来映衬重视。况且,网络语言的创新活力,也从来不是靠“某种名分”的诱惑来为其提神醒脑。恰恰相反,只要全社会始终抱着一种宽容的心态,网络语言自然就会去芜存菁、推陈出新。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