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机制创新是军民融合“及时雨”
http://www.scol.com.cn(2016-7-28 7:59:1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吴海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市政府新闻办昨日举行成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主题为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市经信委在发布会上首次透露了“军民融合十条”的主要内容。未来,成都将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着力推动“民参军”机制创新和“军转民”开放创新。(7月27日《成都商报》)

  一个善于创新的城市,往往会在最需要的时候送来政策“及时雨”。成都就是这样一座城市,当军工单位和民营企业都渴望融合发展时,成都“军民融合十条”应运而生,一系列政策红利旨在打通创新通道,让资源双向流动,可谓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及时雨”。

  在世界范围内,国防军事科技发展,总是占据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与制高点,而打破军民之间的壁垒,促进军事科技向民用领域的有效转化,则能在推动社会进步、助推创新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作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军民融合是成都重要的亮点之一,也是可以深层挖掘的潜力,而探索破除军民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则是成都挖掘潜力的不二法门。

  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就必须改革创新,加快有关改革事项先行先试。可喜的是,成都“军民融合十条”已完成起草,在体制机制上,将鼓励军民融合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企业提升市场证券化水平,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给予补贴等支持。可以说,这些都是改革创新的举措,都是先行先试的探索,有利于破除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都是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大招”。

  的确,抓住“全创”机遇,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就是要打通资源双向互动的转化通道,这是将军工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必由之路。正是由于认识到这一点,成都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提升参军能力。以前,“民参军”有较高的门槛和条件,成都“军民融合十条”文件出台后,在蓉民营企业只要取得了保密证、生产许可证等四证之一,都能够从政府获得相应的奖励。可见,成都体制改革力求大幅度降低门槛,让军民融合更好地“迈开双腿”。

  军民需要融合,也需要带动。军工单位从产业角度讲是龙头企业,比如132所、420所,它们的产品是总成,如果支持龙头企业带动中小民营企业,就会形成产业链,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我们看到:成都将对军工企业采购本地中小企业产品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与此同时,民口中小企业参加军品制造,也能获得奖励。可以说,这些改革举措都是为了让军工企业带动民口企业发展,无疑打开了军民之间资源转化的“阀门”。

  成都“军民融合十条”,条条都是干货、项项有利好。毋庸置疑,一项项体制创新、一个个具体政策,正在打通“军转民”、“民参军”的双向互动通道。对此,军、民双方企业都应抓住机遇,深入研究,完善军民合作共建机制,打破军民科技资源分割分离分散的格局。从企业层面要抓好产品融合发展这个重点,以军民两用技术产业项目为载体,催生集聚一批与地方融合的市场主体,延长完善配套产业链,切实提高军工企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

  军民融合就像“两条腿走路”,而在成都机制创新的驱动下,这“两条腿”必将协调发力,“走”得更快、更远。(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