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方知奋进

http://www.scol.com.cn(2016-7-23 13:44:5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李丁乔
作者:李丁乔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7月21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在成都召开“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一步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动员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投身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新征程,为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努力奋斗。(7月22日《四川日报》)

  回顾,是为了铭记;总结,是为了前进;表彰,是为了激励。三年恢复重建的奋斗历程,既是四川省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奋力拼搏的历程,也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集中体现,更是四川省在探索建设发展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的深刻实践。近日,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灾后重建的完成,预示着一段新的长征路又起步。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全面推进四川“两个跨越”,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四川多年来的发展经验,也需要抗灾救灾、恢复重建过程中凸显的无所畏惧、上下团结、凝心聚力的“四川精神”,更需要发扬各界各行业践行“四川精神”的优秀品格。要看到,四川的建设发展,包括灾后重建凤凰涅槃,如果没有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合舟共济,如果没有全国各地兄弟省市县鼎力支持,如果没有社会爱心人士的无私奉献,“重生”的过程就不会如此顺利,推进速度也不会如此之快。因此,我想,感恩,是四川总结灾后重建工作的主题主线主旨,感恩永远是社会主旋律,知恩方懂珍惜,知恩方能宽容,知恩方知奋进。

  曾记否,在“5.12汶川地震”和“4.20芦山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全国各地纷纷通过电视台、广播得知四川灾情,也是在第一时间,全国各地不管是机关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百姓群众,捐钱的捐钱,捐物的捐物,甚至有的奋不顾身前往救灾一线,和当地党员干部、武警官兵、普通群众一道参与救人行动。一幕幕感人场景,就是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一幕幕感人画卷,就是一股股团结奋进迎难而上的激流。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我也在都江堰上学,亲眼目睹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团结景象,至今令我感慨万千。我认为,每一个在关键时候冲得上去、豁得出去的人,都是英勇的人、无畏的人、可爱的人。

  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党组织的坚强堡垒,让鲜艳的党旗高高飘扬在灾区上空。新闻媒体的广泛参与,记者们不顾安危深入一线采访报道,彰显了新时期媒体人的精神风貌。爱心人士动作迅速、时刻关注,把这种同胞情怀、家国情怀、民族情怀传递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感谢你们!

  但这种知恩,不能仅停留在内心的感动上,化恩情为动力,化悲思为干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四川建设得更加美好,才是我们报以实际行动的感恩。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我们要学习;一些一去不复还的英雄战士,我们要学习;全国群众迅速响应、广泛参与、积极行动的博爱胸怀,我们要学习。把这些宝贵的精神融入到新一轮的“两个跨越”发展中,把军民融合发展抓出全国典范,把改革创新实践出“四川方案”,让抗震救灾的精神永远发扬光大,让无比坚强的“四川精神”永远大放光彩。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让四川越变越美丽,让群众生活越来越富裕,让社会发展越来越和谐,才是我们知恩的最好表达方式。(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