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重建与精神崛起的雄浑交响

http://www.scol.com.cn(2016-7-23 13:43:3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马新超
作者:马新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砥砺奋进1000多个昼夜后,四川在同样的地点向世界庄严宣告:“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三年基本完成”目标圆满实现。总结和表彰,是为了凝心聚力、更好出发。发扬彪炳史册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精神,四川阔步迈入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新征程。(7月22日《四川日报》)

  从伤痛到新生,从悲悯到欣喜,从废墟到崛起,从山河破碎到生机盎然……这一切的改变,芦山只用了三年。三年时间,芦山面貌大变样,锻造的抗震精神更是熠熠生辉,如今的总结和表彰就是要铭记这一段历程,聆听和感受物质重建与精神崛起的雄浑交响。

  今日重访灾区的人,都会对灾后重建的奇迹由衷惊叹。平坦的马路、敞亮的学校、整洁的园区、真诚的笑脸……曾经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的芦山地震灾区,如今面貌一新,焕发着勃勃生机。“户户安居乐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的规划愿景逐步变为美好现实。三年时间,从“破坏”到“重生”,从“旧貌”到“新颜”,改变之间,四川又一次书写了凤凰涅槃般的奇迹,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灾后恢复重建的新路。

  灾后重建的历程,铭刻了物质重建的伟大奇迹,更唱响了精神世界崛起的豪迈凯歌。三年来,灾区物质世界的每一处变化背后,都伴随着心灵世界的顽强生长,激荡着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在这场伟大悲壮的抗震救灾斗争中,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身影在闪耀—……危难之中,他们虽然职业不同、身份各异,但他们以同样的坚强和大爱共同塑造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一个社会主义新芦山已经重新崛起,可歌可泣的灾后重建,更是取得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建设的双丰收。

  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四川人用三年时间,践行了这句哲语。对口援建夜以继日,建设进度一日千里,辉映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团结互助精神;灾区人民奋力用自己双手开创幸福新生活,展现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顽强意志;各族群众相互帮扶,社会志愿者默默奉献,高扬起大爱无疆、催人奋进的精神旗帜……这一幕幕壮丽的精神图景,充分说明灾后恢复重建既是物质基础重建的过程,也是精神文化重建的过程。如今,阴霾散尽,笑靥如花,不仅是时间的自然力量,更是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坚毅乐观、豁达奋进的精神风貌和抗震精神的综合疗效。

  对人而言,或许这种精神的挺立与改变,比单纯的沙石砖瓦的重建更为重要。如果说,三年重建是一幅气壮山河的恢弘画卷,“榜样”在画卷中留下更显力度的墨点。如今,一批在灾后重建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到省委、省政府隆重表彰,可以说这是一次民族精神的大洗礼、集体主义精神的大检阅、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弘扬,这是在全面建设新芦山征程上奏出的时代最强音。他们的感人事迹生动地诠释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芦山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必将成为我们建设新芦山、创造新生活的宝贵精神财富。

  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百折不挠夺取胜利。四川灾后重建始终以物质重建打基础,向精神重建要动力,涌现出了许多可敬可颂的英雄模范人物,谱写了一曲灾后重建的壮丽凯歌。在这片经历磨难的土地上,人们正以更加坚强的意志和信念,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物质重建与精神崛起必将奏出更加雄浑的交响。(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