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莫让新城镇变成新 “聊斋”
http://www.scol.com.cn(2016-7-15 7:50:5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丁慎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新华视点”记者近期在多地采访发现,在特大城市限制人口、中小城镇扩容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城镇迫切希望加速发展,纷纷提出2020年、2030年人口倍增的目标。国务院有关部门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5月,全国县以上新城新区超过3500个,规划人口达34亿。(7月14日新华网)

  这是什么节奏?真想唱起来啊:再过十几年,我们来相会,每人三套房,还一点也不贵。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的是各有特色的“小清新”,而不是千人一面的“高大上”。容纳34亿人口的小城镇规划,显然已经偏离了小城镇的发展的轨迹。

  传统城镇化强调城的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有些地方一味加大对现有城镇的投资,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公共福利门槛抬高,导致凋敝的乡村与繁荣的城市并存、“城市病”与“乡村病”并发,牺牲了农民、农村的利益,拉大了城乡差距,破坏了人居环境。这种重物轻人、“兴城不兴业,见物不见人”的现象,违背了城镇化规律。它与以人为本的理念背道而驰,只能说是低质量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本,首先要把就业放到一个重要位置上来。农村剩余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的动力,来自于城镇的就业吸引。如果在城镇不能就业,农村人口必然将流回农村或者以低水平的生活标准在城镇扎根。因此,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构建新型就业空间才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不能“抢人”时“奋不顾身”,人来了,放任自流。其次还要探索有别于传统工业化思路的新型业态体系、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使其胜任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就业岗位。否则,如果农民在城市的就业岗位都是修修补补的摆小摊卖体力,为进城欠了一屁股债的农民基本没有多少消费能力,这也就使新城镇活力不足。

  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本,还要政府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也会产生巨大的投资需求,而且会带动更多的效益产生。如果在这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如果片面追求城镇化率的数字,延续传统粗放模式,则会带来产业升级缓慢、社会矛盾增多等风险。

  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本,还要注意当地人口的多元化需求。此地和彼地城镇的人口构成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城镇进入的老年人口较多,他们的主要需求是养老,这就需要当地政府把养老工作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有的城镇进入的年轻人较多,这就需要把吸引年轻人就业创业作为重要抓手。必须个个都是不同的“小清新”,而不能是千人一面的“高大上”。新型城镇的规划不能都是住房,否则就成了一个超级“卧室”。要更注重“客厅”、“厨房”、“阳台”、“卫生间”的建设,使之最有效的和谐利用。如果城乡之间就业、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由于制度原因而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平等,那么,新型城镇化就不可能有效推进。

  这就需要加强制度创新。

  制度不变革,就难以实现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不能分别在农村、城镇两个领域展开,不能在旧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中打转,必须与治理体制转变结合起来,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取得突破。这就既要积极稳妥,又要扎实有序,不刮风、不冒进、不搞运动。不能急功近利的单纯追求土地的城镇化、房地产化,而是有耐心有智慧的进行制度创新,以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让农村转移人口“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和城镇化成果。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的生存发展,莫让新城镇变成新 “聊斋”。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