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观点阵地 >> 正文
“魂本根责”支起成都精神大厦
http://www.scol.com.cn(2016-5-12 11:07:03)  新华网    编辑:周帆
作者:陈仕印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文化是民族发展的血脉,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在日前召开的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希望全市文艺界努力做到“心中有魂”、“胸中有本”、“脚下有根”、“肩上有责”。

  心中有魂,是指文艺工作者立业先立德。纵观古今中外,“德”始终被尊为艺术的根本。不管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它们之所以至今仍释放出深沉的感召力,就在于其爱国主义的作品内涵和忧国忧民的人品魅力“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作品要有内在之魂,创作者必先自我塑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亦言,“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可以说,“心中有魂”的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盼。

  胸中有本,是指文艺工作者要聚焦创作,推出精品。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不管是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有一页就写了5天”,还是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亦或是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句时的“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

  马克思曾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难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文艺创作何尝不是?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文艺工作者要耐得住“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要拿得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拼劲和“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只有具备了这种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能锻造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历史标志性的精品力作。

  脚下有根,是指文艺工作者要要深入人民、贴近生活。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不管是反映农夫艰辛劳作的《诗经·七月》,还是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亦或是贺敬之的《白毛女》与孙犁的《荷花淀》……翻开我国文艺发展史的长卷,那些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无不充满着对人民悲欢的关切,无不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不抱云山骨,哪成金石心?艺术要上去,文艺工作者要下去。那些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脱离人民的文艺作品,人民群众是不会给予掌声的。因此,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

  肩上有责,是指文艺工作者要围绕中心、投身实践。“自古文人皆入蜀”“唐有李白宋有苏”,成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来底蕴深厚、人文昌盛。历史上的成都,孕育了司马相如、扬雄、杨升庵、李劼人、巴金等一大批彪炳史册的文坛巨匠,为华夏民族提供了延绵千年的文化滋养。

  今日的成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正处于一个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伟大时代。脚踏成都这片土地,深受这座历史名城和现代之都滋养的成都文艺工作者,理应自觉为城市抒怀、为城市鼓呼、为城市助力,用文艺作品提振精神、提升形象、温润心灵,在推动城市发展中彰显价值、成就事业。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这句话精炼地概括了文章文体与世情时情之间的紧密联系。当高楼大厦在成都大地遍地林立,成都昂扬向上的精神大厦也应该巍然而立。因此,成都文艺工作者,应努力做到“心中有魂”、“胸中有本”、“脚下有根”、“肩上有责”,饱蘸浓墨书写时代风骨,勇攀高峰再谱文艺华章,在建设成都的精神大厦的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