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小“地票”更是大创新
http://www.scol.com.cn(2016-5-29 16:50:0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朱永华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提到四大直辖市之一的重庆,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是火锅、山城以及繁华的都市和美丽的长江三峡。然而,重庆还是一座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并存的“另类”直辖市。如何让这个“另类”城市中百万农民走出大山、搬出库区,安居乐业,那可是一篇大文章。据《新华社》日前报道,从2008年开始,重庆以农村宅基地为突破口,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创造性地发明了“地票”交易制度。从此,农村宅基地可以化身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入场券”,成了工业化和城镇化主战场的“香饽饽”。

  何为“地票”交易制度,就是农民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并将宅基地复垦为耕地,腾出建设用地指标,在留足本地使用指标后,剩余的部分作为“地票”进入土地交易所出售,交易金额扣除复垦成本后,按照85:15的比例分配给农民和村集体。直白的说,就是农民可以将“老家”房屋和宅基地复垦恢复耕地使用功能后,根据丈量面积转化为“地票”,通过土地交易“变现”,即可作为进城或移居新地的“安家费”。此举不但让农民获得丰厚收益,也使得在推进城市化道路的过程中,让现有的耕地面积逐渐增多。

  显而易见,一家一户无论在城市购买多大面积住房,所占用的土地资源与原农村宅基地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即便是入住经过科学规划的新农村,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也会相应减少,重庆“地票”的意义在于确保农民宅基地“变现”,获得较高收益的基础上,去除必要的建设用地,进而让耕地随农民迁移而增多。据测算,城市居民人均居住生活用地约100平方米,而农村则在200—300平方米,农村人均用地量约为城镇的2.5倍。一个农村居民进城既可节约用地150平方米左右,如果将其复垦,耕地必然增加。

  不少地方在农民进城或移居新地安家之后,“老家”住房和所占用的宅基地,基本长期处在“荒芜”状态,既无人居住也无人复垦,因为无法通过正常交易,对所有权的农民往往也是“留之无用弃之可惜”,导致城市因人口增加建设用地增多的同时,农村宅基地也没有减少,让农民将这些准备放弃的老房屋和宅基地清理复垦转化为耕地,既可以获得数万乃至上十万元的收益,又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衡量,小小“地票”显然都是利国惠民和可持续的科学之举。对于各地在推动城镇化建设和走城市化道路过程中,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与惠及于民均具有借鉴意义。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国有还是集体土地,乃至农民个人宅基地,均被法律禁止私下交易,表边上看重庆“地票”交易有“非法嫌疑”,但从实际操作过程来看,农民将自愿放弃权属归己的宅基地,并将其复垦为符合标准的耕地,政府据此予以“补偿”,并“置换”为城市建设用地的一部分,实际上就是用农民复垦后的宅基地,换成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一部分。正如多次调研“地票”制度的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所言,重庆“地票”是在不违背现行法律政策体制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的政策创新制度,是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办法。彰显的是观念上的创新和执政理念上的一大进步。

  其实,在我们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会闲置甚至荒芜很大一部分宅基地,数据显示,2000—2011年,全国1.33亿农民进城,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76.4%,但农村建设用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3045万亩。耕地年均减少约1000万亩,直逼18亿亩耕地红线。如果各地都能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借鉴重庆“地票”交易制度,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不但可以促进国家耕地面积总量的回升,让农民享受到宅基地的“红利”,帮助农民进城或在新住地更舒心的安居乐业,更能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脚步迈的更科学、更有力、更平稳。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