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一个人的学校”折射出农村基础教育捉襟见肘现状
http://www.scol.com.cn(2016-5-28 8:22:1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周帆
作者:徐天海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目前,福建省永泰全县有农村学校78所,其中单人校19所,而在这19所单人校中,只有一个学生和一个老师的学校有11所。永泰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乡村小学不管多偏僻,条件多艰苦,只要有一个学生,这所学校就不能撤。”(新华社5月27日)

  福建省永泰县有11所“一个人的学校”,县教育局“只要有一个学生,这所学校就不能撤”的表态,让人动容,其感人程度一点儿也不亚于日本北海道“一个人的车站”故事。教育的宗旨,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校不论再小,哪怕只有一个学生,他也依法享有受教育权,也应当得到保障。相较于其他地方大刀阔斧撤并农村学校的做法,永泰县教育行政部门能不忘初衷,不急功近利,这份关注农村每一名孩子受教育权的情怀着实令人钦佩。

  但是这11所“一个人的学校”,我们不知道它们还能分别维持多久。在感动之余,我们更应该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农村教育问题的严峻挑战。“一个人的学校”,其实折射出的是农村基础教育捉襟见肘的现状。譬如塘前乡芋坑小学目前全校师生,只有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和一位已经57岁的老师。芋坑村绝不可能只有这一名适龄小学生,那么其他的孩子都去哪儿了?原来,他们都到离家9公里之外的外村学校走读。家长们情愿舍近求远不辞辛苦早晚接送,是因为外村学校各方面条件好一些,更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芋坑小学唯一留下来的这名学生,不是不想走,而是走不了,因为其父母离异,父亲又在外务工,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无力天天接送。

  这,就是农村基础教育捉襟见肘的现状,其背后是师资的缺乏和不同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异。因为生源减少,经费有限,教育行政部门有意识地选择一部分或地理位置或本身条件较好的学校,定为永久保留小学重点建设,在师资、设施等方面倾斜,久而久之,便成了优势学校;其他小学缺少“关爱的眼神”,越办越差,学生也逐渐流失到其他学校,弱势学校沦落为“一个人的学校”并最终消亡,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这种人为的“优胜劣汰”过程,却包含了太多的教育不公平。如甲村的孩子到条件较好的乙村小学就读,就要么家长日复一日地长距离辛苦接送,要么小小年纪就到学校寄宿或租房或投靠亲友,生活上有诸多不便;但若甲村的孩子一定要勉强留在本村“一个人的学校”就读,面对的是一个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包揽了课程表里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所有课程的办学条件,虽然老教师默默坚守穷乡僻壤的精神可嘉,但学生无法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也是无法否认的实际情况,甚至还可能造成学生沟通障碍、性格孤僻等其他不利的影响。“一个人的学校”的存在,公平的表象下难以掩盖不公平的事实。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农村教育已不再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时代。只要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多一点关爱,多一些投入,教育公平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逐步实现的,但有时这也需要借助社会的力量。例如永泰县芋坑小学,经过综合评估倘若确实不宜保留,那名小学生不妨随着其他同龄人到外村学校就读,但这就需要有关部门为芋坑村的孩子们配备一辆校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同在蓝天下,愿所有的农村孩子都能共享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