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消除“医闹”的根本在于重构医患互信
http://www.scol.com.cn(2016-5-31 8:36:4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朱永华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从挂横幅、摆灵堂、大闹医院到恐吓、辱骂、伤医杀医……近期“医闹”事件频发,引发舆论慨叹。据《新华社》记者在山东、湖南、江西等地采访发现,目前,大型公立医院已经成为医患纠纷高发区。一位临床主治医生无奈地说:“以前是患者‘看病难’,现在是医生‘难看病’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打。”

  长期以来,公众舆论都在为患者抱怨“看病难、看病贵”,多轮医改之后,“看病难”尚未完全消除,频繁发生的“医闹”和伤医事件,又让医生为自己上班时的人身安全担忧,产生出“难看病”心理,这种矛盾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不只是对整个医疗行业带来严重危机,对国民的卫生健康更“是祸不是福”。

  按说,既然“医闹”已经入刑,在给医护人员增加一层保护的同时,也会对“医闹”或伤医等不法行为产生较强的震慑作用,但实践结果却与预期大相径庭,非但医闹行为不见减少,伤医甚至“杀医”事件反有上升趋势,医护人员更觉得人身安全缺乏保障。然从心理角度深入分析一下,似乎也是“顺理成章”。当医患之间彼此失去信任,患者在就诊或治疗过程中,对医护人员始终心存戒虑,潜意识里就已经把医护人员当成“骗子”,一旦发现或自认为医护人员存在某种问题,马上就会产生一种“上当”心理,进而焦躁甚至失控。而医院或医护人员对此往往选择忍让或息事宁人的态度予以迁就,然越是如此,越让患者或其家属感觉医院或医护人员“理亏”,进而导致矛盾升级。

  尤其是一些患者家属在这种“灰色心态”支配下,一旦花费大量医疗费用,自己亲人的病患没有被医院治好甚至出现“人财两空”时,丝毫不会再考虑病情的客观因素,会一股脑的把所有不满和愤怒都发泄在医生和医院身上。而此时,“医闹”行为人也不会再考虑入刑多深,或是需要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因此,“医闹入刑”看似能够有效遏制侵害医护人员和医院的不法行为,但因为医患之间已经埋下了彼此不信任的伏笔,“医闹入刑”非但显得苍白和难以执行,反而让患者一方感到“不公平”进而采取更极端的违法行为。

  其实,无论是已成顽疾的“看病难”,还是频频发生的“医闹”、伤医甚至杀医行为,其根源无不是由医患之间缺乏基本互信引发。尽管很多“医闹”行为责任在患者一方,但整个医疗卫生行业过度的市场化,才是导致患者对所有医院甚至所有医护人员失去信任的“原始根源”。自古以来,最稳固、最有信任感的莫过于医患之间的关系,坊间更有“医者父母心”的千古美言。尽管千百年的封建社会,我国从未有过给百姓看病的“公立医院”,医生也都是看病收钱,甚至也不乏有庸医骗钱的行为,然从未有过像今天这样的医患关系紧张。尽管在传统模式下,群众看病需要“求医问药”,更深知“黄金有价药无价”,“医生”并没有自持医术高明而胡乱“宰客”,一般情况下的收费,全凭患者和其家属意愿进行“打赏”,由此也构成了医患之间的相互信赖。

  然自从民营资本大举进入医疗卫生行业,尤其是民营医院蓬勃发展,作为弥补公立医院不足、在给群众看病就诊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过于市场化的经营所带来的医德下滑,也使得整个医疗行业“乱象重重”,而不少公立医院也经不住利益诱惑,也跻身于市场经济大潮中,也正是由于某些民营医院和一些公立医院的部分科室,在利益驱使之下对患者小病大治、大病乱治、重复检查、过度医疗等“不以治病为目的”的肆意欺骗敛财,才使得患者对几乎所有医院失去信任,少数无良医院甚至无德医生的欺诈行为,不仅导致整体医疗形象和公信严重受损,让患者对所有医院心存戒备、信任缺失,更让众多公立医院和恪守医德的正直医生,为医疗行业少数人的无良行为“既背黑锅又埋单”。

  显然,基于一些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缺失和某些民营医院经营理念的过于商业化,无论采取任何改革和规范,都无法消除这一根本弊端,而有这一根本弊端存在,医患之间就不可能建立起人信任关系,信任关系不在本身就是矛盾且很容易激化,在强调建立第三方调节机制或医闹入刑等外在措施,无非都是在“断箭疗伤”。笔者认为,只有让公立医院走“公益”、民营医院走市场,彻底理顺二者关系,让患者真切感受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民营医院“赚钱合理”,才能够重构医患互信,基于互信不但很少发生矛盾,有矛盾也不容易激化,更不会轻易酿成“医闹”甚至伤医事件。

  另外,对于医院、医疗机构的商业广告,相关部门更应当加以严格限制,无论任何形式的医疗广告,都不可避免会出现“自吹自擂”,极容易给患者造成误导,而且医疗机构做广告也有悖传统医德伦理,所耗费的大量广告费用注定也是“分摊”在患者身上,其本身就在消解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所谓“看病难”并不是难在找不到医院,而是难在找不到可以让自己信任放心的医院,人们热衷选择去大医院“治小病”,问题也就在于对大医院“放心一些”,各地根据自身医疗卫生状况,由政府相关部门搭建权威的医疗机构平台,将本地所有医院一一收录,实事求是给患者做好就诊指南,只要患者对医疗行业产生信任,消除“医闹”和保障医护人员安全不是问题,分级治疗则更不是问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