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临终关怀”需要“关怀”
http://www.scol.com.cn(2016-4-1 7:55:1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前溪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清明节临近,与生命相关话题趋热。一篇讲述临终患者感受如何、家人应如何照护的文章在社交网络热传。“发达国家有70%~80%的老人享受到了临终关怀,我们的老人却只有1%享受到”的说法,更挑动人们的神经。生命的最后一程,应当在家里、养老院,还是医院的病床上度过? (3月31日《广州日报》)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 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平静而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 我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超过30%。这意味着,“临终关怀”的需求量将不断扩大。调查显示,上海近年每年肿瘤死亡3.6万人,70%癌症晚期病人需要给予止痛、心理安抚等“舒缓疗护”及临终关怀。上海如此,其它地方也相差无几。  

  “临终关怀”的目的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寿命,更不是加速死亡,而是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预防并发症等姑息治疗来提高临终者的生命质量,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使其平静地面对死亡。换言之,就是让生命有尊严谢幕。因此,不用纠结于在家、在养老院,还是在医院里离世,能让患者“无憾、无惧、无痛”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这才是临终关怀的终极目标。

  谁来关怀“临终关怀”?首先,需要死亡教育。资料显示,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死亡教育的课程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进入中小学。而在国内,类似的课程还停留在医学院的选修课中。正是因为缺乏这种教育,死亡才无法“脱敏”,这也导致“临终关怀”不被重视,很难得到发展;其次,需要转变死亡观念。当明确进入无治疗意义的临终期,完善的生活护理、心理疏导、疼痛护理等,才是患者最需要的。可许多人并不明白这一点,多作无效的抢救,最终导致患者在冰冷的仪器中过世;再次,“临终关怀”需要国家增加投入,一方面需要发展拥有专业技巧的团队;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增加“临终关怀”的地点,比如医院或养老院。现在许多医院没有临终关怀,这既受条件限制,又受利益驱使。而现在医院的“临终关怀”资源缺乏,很难满足“临终关怀”需要。 2010年的南京,一名网友发帖寻找临终关怀医院。原因是家里老人患有癌症,在没有后续治疗手段的情况下,各个医院均不肯收治。这主要是因为医院对“临终关怀”排斥。

  离世之前,绝大多数人都需要有人陪伴,有人关怀,才能走得更平稳、更安详,才会有尊严的离世。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