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乞讨母子非拐带,谁来说句抱歉?
http://www.scol.com.cn(2016-1-18 9:27:2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郑渝川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月16日晚,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疯传一则疑似男童被拐的消息。消息称,在广州的环市东路某便利店隔壁,有一名妇女带着一名男童乞讨,男童疑似被拐。广州公安微博团队获悉情况后,越秀警方跟进处置。警方先是核查了涉事女子与幼童的户籍资料,证实是母子关系;后经警方DN A鉴定,证实了两者之间的亲生母子关系。(《南方都市报》1月18日)

  这则消息之所以会引发疯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报料者给出了详尽的暗示性描绘,“(孩子)昏睡,发型较新潮,球鞋也较新,看脸型不似穷苦人家孩子,估计是被拐卖儿童”。而在报料者的消息之后,还出现了“升级版”的消息+谣言,言之凿凿的宣称涉事孩子就是某公益人士日前被拐的孩子。

  网友们疯传此事消息,当然是出于同情以及对于拐卖、拐带孩子现象的憎恶。这种公益心态及行动,不仅震慑了拐卖、拐带孩子的违法犯罪行为,而且向有关部门施加了压力,使后者能够更快的采取行动。

  此事中,广州警方的行动可圈可点。归结起来,警方不仅高效行动,尽快的澄清了不实传言,而且还给予了当事母子以关爱照顾,为之提供了御寒衣物和食物。警方的行动收获大量点赞,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在1月18日的《南方都市报》刊发评论《给广州警方点个赞》,历数警方值得称道的做法。

  网友转发无错,警方行动更值得表扬,此事的结局看上去可以用皆大欢喜来形容——真的如此吗?

  如果你站在涉事女子和孩子的角度,会怎么看待和理解此事?按照警方通报的消息,涉事女子带孩子深夜乞讨,是为了贴补家用。从涉事被传为被拐的孩子的穿着来看,他的父母对于孩子并不吝啬(以至于会引起路人怀疑),此番选择乞讨,肯定有其无奈的一面。

  带着孩子乞讨,就该被怀疑为拐卖、拐带孩子吗?这是一个很难找出统一、正确答案的问题。要加大打拐力度,确实需要不放过任何可疑线索,但被证实是错传甚至捏造的信息,对于当事者造成的困扰和伤害也非常明显。涉事女子和孩子被莫名其妙带到公安机关,查核其户籍资料,还要进行DNA鉴定,直至证实其是亲生母子关系——孩子会怎么想?母亲不该带他去乞讨?宁可忍饥挨饿,也不该去从事可能遭人误解的乞讨?涉事女子又该怎么想?带孩子乞讨,做法上大可商榷,但谁没有个苦处和难处,如果确实不通过乞讨,生活会陷入难以支撑的严重困境,要摆脱这样的困境,她一个弱女子又该做什么呢?该向谁伸出援手呢?

  此事中,被说成是被拐的孩子,以及他的母亲,母子信息被海量传播。尽管警方通报中对其身份信息进行了加工处理,但这对母子生活环境中的亲友等联系对象,显然可以根据这些信息,直接对应其个人。考虑到此前一些已被证伪的被拐信息,仍被反复转发传播,持续带给当事人以尴尬和伤害,有理由相信这起事件的涉事母子所受到的困扰,还将持续,还将有不明就里的人传播不实信息。

  笔者以为,此事中,网友和警方的行动都不存在什么过错,但基于查证结果,人们依然需要向涉事母子表达歉意,并伸出援手,帮助其脱离困境,而不是仅仅将之作为“舆论消费”的一次性用品。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