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爱心过剩”:做慈善不能各行其是
http://www.scol.com.cn(2015-11-26 8:51:1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全林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2007年,攀枝花市米易县得石镇中心校在网上发帖,希望能为孩子们募捐一些御寒衣物。很快,爱心衣物就从四面八方寄来。此后8年,爱心捐献一直没有停止,越来越多的衣物让学校犯了愁。学校的储藏室约40平方米,大量包裹在两侧堆积,最高处差不多顶到了天花板。在镇邮政所,营业厅已被包裹占满,只留下一条“小路”通向柜台。这些包裹都是大件,来自北京、山东、上海、浙江等地。(11月25日《京华时报》)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人们的生活物资已比较丰富,慈善这一文明崇高的事业方兴未艾,正在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进步。然而,捐赠“成灾”现象却凸显了我国慈善事业在管理上的滞后。

  慈善捐赠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保障的重要补充,其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鼓励社会各种力量,积极支持赈灾扶贫、济困助残以及发展科教文卫事业。与发达国家乃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慈善公益事业起步较晚、相对落后。慈善捐赠机制不尽如人意,有关的激励政策法规不统一,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善行的社会效益。

  慈善事业在性质上虽属于民间事务,但其健康发展却有赖于政府的合理规范和政策扶持。目前,在公益立法方面,规范捐赠的政策法规适用率低。现行规范公益事业捐赠行为的《公益事业捐赠法》,由于缺乏实施细则,真正按照捐赠法行事的情形相当少。

  诸如“爱心过剩”之类的尴尬,直接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其背后是缺乏相关的体制平台所致。如果明确一个机构跨区域协调处理慈善捐赠事宜,就不会打乱仗,这样的难题就化解了。如捐赠过剩问题,因成本过高又难以转捐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在这方面,不妨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如英国就构建了废旧衣物慈善捐赠的完整体系。在英国有很多旧衣品回收点,分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居民不用的旧衣服和鞋子可以直接放到这样的回收箱里,其他的一些物品可以送到慈善商店中。捐赠的衣物等物品去向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消毒后送给需要的人,不会像得石镇中心校那样造成“爱心过剩”;二是由旧货商分别发送到二手市场上销售,慈善组织从旧货商那里得到货款,把利润投入到慈善事业。

  慈善事业不能靠游兵散勇,需要国家层面构建统一平台。有了统一平台,才会有权威的需求信息发布,才可以统一调拨捐赠物资,进而避免旱涝不均的情况发生,最终才可以实现人尽其捐、捐尽其用,让爱心才能永不“过剩”。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