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理论思考 >> 正文
扶贫需要“滴水”的韧劲
http://www.scol.com.cn(2015-10-4 7:35:2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罗智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田野金黄农夫忙,鸡鸭成群晚不收。今年中秋假期,笔者赶回老家,又见秋天的农村到处一片丰收景象。殊不知,20年前离开乡间外出求学时,也是此番情景,勤劳的乡民忙碌一年恰能自给自足;20年后的今天,与翻天覆地的城市巨变相比,一些地方农村面貌尚未实现根本性改变。

  遂想到,2015年全国上下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精准扶贫开发工作。如何进一步实现精准扶贫,如何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提高执行力、增强工作的连续性,始终保持锲而不舍、艰苦奋斗的韧劲,尤显紧迫和重要。

  这是形势需要,更是任务倒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目标很明确,任务很繁重,过程很艰辛,信念也很坚定,只要方向正确、持之以恒,相信定能成功。实现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脱贫、没有农民的致富,就是一句空话。实现全面小康的过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其中河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6个省份的贫困人口都超过500万人。可以说,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减贫压力。

  记得自上世纪90年代起,在笔者上小学到高中的10余年间,川西老家农村就开始了扶贫帮扶工作。起初,家家户户种桑养蚕,我家甚至一度成为当地养蚕的示范大户;不久,又开始大面积种植药材;实施退耕还林后,又种植了核桃、柚子等经济作物。再后来,笔者离乡求学、外出工作。老家的扶贫工作一直在开展着,但在如何进一步实施有效帮扶工作上,却效果并不明显。由于工作连续性不强,政策措施、产业引导多次调整、变化,使得需要扶贫的对象有时会有“找不着北”的感觉。诚然,通过扶贫,家乡贫困人口在不断减少,但面对不断提高的脱贫解困指标,就会发现需要我们改进的工作仍然不少。

  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说过的一句话,“欠发达地区发展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巨变,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他还强调,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这说明扶贫开发工作最重要的是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改变落后面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咬定一个目标,始终保持锲而不舍、艰苦奋斗的韧劲。另外,我们需要将着力方向找准,让扶贫对象及时找到脱贫致富的精准路径。

  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必须依靠一代又一代干部群众目标一致、矢志不移地共同努力。只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境界胸怀,扑下身子、摸清底子、持之以恒、埋头苦干,就能以坚韧之力驱除急于求成的浮躁之气,用长远之计凝聚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作者单位:省委组织部)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