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托”已经不是名词而是“词组”了

http://www.scol.com.cn(2015-7-7 7:49:4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知风
作者:知风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当你千里迢迢来京求医,刚下火车,一两名“工作人员”或“热情老乡”就主动询问你的病情,并“好心”带你找“专家”看病,然后狠狠宰你一笔。这些人,就是混迹于北京西站地区的医托。(7月6日《新京报》)  

  实际上,出现在北京西站地区的医托,已经能不用“混迹”来形容了。他们自制车站工作证、身穿蓝色制服,组团形成连环骗局,骗外地来京就医者到一家名为“百德堂”的中医诊所就诊,而“百德堂”中医门诊是一家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如此招摇和堂而皇之,俨然公开的一条龙服务的热情周到。 

  是不是“百德堂”还蒙在鼓里,被医托利用了?恰恰相反,“百德堂”和医托可谓狼狈为奸。行内人士揭秘,医托跟小医院倒三七分成,患者消费1万元,医托拿走7000元;不是医托带过去的病人,医院根本不给看病。谁还分得清是医托利用了医院,还是医院在利用医托?因此,“医托”再也不是医疗骗子的名词,而且一个坑人团体的“词组”,解释为医院和医托合伙欺骗患者的违法行为。  

  这个“词性”的改变,足以让人们对医托见利忘义行为的憎恨,延伸到对医院丧尽天良的愤怒。如果说“谋财不害名”还算“盗亦有道”,那么,在骗取钱财的同时,还可能耽误被害者的性命,这种罪恶行径简直人神共愤、天地难容。  

  说到“人神共愤、天地难容”,让人疑惑的是,据“行内人士揭秘,此况已存在近20年”。话说又是记者暗访发现了内幕,但这些自制车站工作证、身穿蓝色制服,组团连环行的团伙,怎么就没有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注意?这分明已经不是极其隐蔽的地下活动,而是“光明正大”地“组团忽悠”来京就医的患者。当吸毒或嫖娼的隐秘活动,都被群众举报的治安条件下,这种浮在“水面上”的非法勾当,怎么会长期得逞?更何况,最终的非法交易并非发生在无医疗资格的小诊所,而是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这种几乎是公开的违法行为,怎么会得不到严厉查处?  

  说实话,当看到这种无异于趁火打劫的恶劣行径,可以在几乎以公开的手段得逞时,反而对这种行径有点出离愤怒,更纠结于为何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如此轻而易举?在利益驱使下,见利忘义甚至间接谋财害命的不法行为虽然并不少见,但都不会像医托那样,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果这些人不是医托,而是更严重的违法活动的托,也能让他们实现一条龙服务?说到底,医托损害的群众利益,在相关部门的管理意识中,可能还属于小事。  

  诚然,如果医托还停留在早期的为医院拉客上,最多涉及到医院的不正当竞争,医托也就和发小广告的差不多。但当医托发展到与医院联手坑害患者,就是一种严重的诈骗行为,而且隐含着危险的后果。因为,医院在收取患者大笔医药费后,根本没有给患者认真治病,“老中医专家把脉,这边病人还没到,医托就提前打电话给医院专家,告知带来的人患什么病”,而“不论治什么病,就是开中药”,每一个疗程5000元。这不是医院参与的坑蒙拐骗?这还是本来意义上的“医托”?若说“医闹入刑”,那么,发展到如此地步的“医托”,也已经到了考虑是否该入刑的程度了。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