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中国式逗小孩”应辩证看待
http://www.scol.com.cn(2015-5-24 7:25:5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毛开云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对小孩说‘妈妈不要你了’”“问小孩‘爱爸爸还是爱妈妈’”“对小孩说‘让妈妈给你生个小弟弟/小妹妹’”“逗小孩喝酒”……对于所谓“中国式逗小孩”,大家是怎么看待的呢?记者通过电子问卷在网络上做了一个随机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将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周围有小孩被大人灌过酒。(5月23日《广州日报》)  

  “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孩子”“中国式旅游”,而今又来一个“中国式逗小孩”。应如何看待“中国式逗小孩”呢?笔者认为,应该一分为二、辩证看待。  

  爱逗小孩者,大多具有爱心,而且多为亲近之人。陌生人,不太可能逗你的小孩;没有爱心的人,一般也不太喜欢逗小孩。但是,逗小孩不要过度,过度了就不是逗、不是爱、不是喜欢了,而是伤害和摧残了。如果造成悲剧,那更是得不偿失。  

  别说,这样的事情还真的发生过:日前,在广西发生一起悲剧,二伯在逗侄子小思(化名)时,给年仅2岁的小思灌了一两自酿米酒,导致小思呕吐、抽搐、脸色发黑,醒来后变得痴痴呆呆,连妈妈都不认识了。医生表示,小思变痴呆是因酒精中毒,继发性脑损伤。无独有偶,同样令人唏嘘的悲剧还发生在四川攀枝花:父亲王某带着2岁的儿子小林(化名)到朋友家赴宴,用餐过程中,王某的3名朋友逗小林喝酒,结果小林真的喝下2两白酒,之后昏睡不醒,最终因急性酒精中毒抢救无效身亡。  

  发生这样的悲剧令人痛心,这固然有相关法律法规监管缺失,但更是“中国式逗小孩”惹的祸,不少人认为“中国式逗小孩”是陋习。不管是不是陋习,逗小孩必须要讲方式方法,必须要有个限度。 

  日常生活中,中国人逗小孩是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农村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群中,一些大人像耍猴一样逗孩子做一些不合适的行为,怂恿孩子说脏话以取乐;在城市,一些大人常用言语逗小孩,比如说“你妈妈不回来了”。这样逗小孩的后果,是污染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不能区别善恶和是非,因缺乏安全感继而出现行为偏差,或攻击别人或伤害自己。  

  如何正确逗小孩,笔者认为要注意三点:第一,要以给孩子快乐、让孩子家长满意为第一准则;第二,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三,学会尊重孩子,让孩子在逗趣中学到知识、健康成长。

  “中国式逗小孩”不是洪水猛兽,方式方法运用得当,把握好了度,世间会充满欢乐,社会会更加和谐;相反,一味地“乱逗”,肯定会“逗”出问题,轻则伤害孩子自尊心,重则对孩子形成独立人格、健康心理造成影响,更有甚者会“逗掉”孩子的生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和遗憾。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