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割肝救母为当代孝义增添新内涵

http://www.scol.com.cn(2015-5-9 8:10:0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张卫斌
作者:张卫斌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朱春仙今年52岁的家住武汉市青山区,和丈夫卖菜为生。女儿已出嫁,22岁的儿子钱瑞今年刚考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硕士研究生。昨天,22岁的钱瑞搀着母亲朱春仙,走出武汉协和医院大门。过去的37天,母子俩一起度过了一场“生死考验”。来自儿子60%的健康肝脏,正在朱春仙体内重生。(5月8日荆楚网)

  朱春仙、钱瑞是一对有情有义的母子。三年前,朱春仙查出肝硬化,想到做手术可能得几万元,当时钱瑞在地质大学读本科,为攒钱供儿子念书,朱春仙选择了保守治疗。两年里,每月几千元的药费,让这个本来就很清苦的家庭捉襟见肘。可是,每当钱瑞打电话回家,朱春仙都说:“我身体挺好的,你好好学习,家里的事别操心。”

  去年底,朱春仙病情急转直下,住进了协和医院。医生告诉钱瑞,只有肝移植才能救命,可以等待供肝,也可以亲属间移植。钱瑞毫不犹豫的说:“用我的肝吧,我怕妈妈等不起!”母亲朱春仙处处为儿着想,钱瑞则割肝救母,真可谓母有情儿有义,这对母子的举动令人动容,更是为当代孝义增添了新的内涵。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一直以来,孝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文革期间,孝道曾经被作为“封资修”遭到批判,改革开放之后,孝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现如今的不少家庭,做父母的为子女可以付出全部。而一些做子女的,对自己的父母则是另外一副德行。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个调查显示,87.6%的人希望父母住进养老地产。这充分暴露出,在子女的心中,老人分明就是“累赘”。在一些城乡结合部的安置房小区,老人住车库的现象相当普遍,通风采光条件堪忧。至于这部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更是单调,缺少天伦之乐,缺少子女关爱。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现在的情形是,爱幼有过之,尊老渐渐被遗忘。难怪为朱春仙的主刀医生之一熊俊会发出如此感慨:父母捐器官救孩子的见多了,孩子坚持救父母的罕见。

  孝心之所以变得如此稀缺、如此弥足珍贵,全社会都要深刻反思。虽然我们整个社会思想道德主流还是积极向上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社会道德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少数人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不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悄然滋长;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特别是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空泛无力,甚至缺失。社会舆论推崇的是扭曲的价值观,“成功”成为衡量学生成才的唯一价值尺度。有个别老师甚至在课堂上公开对学生宣扬“不成功不要来见我”成功哲学。扭曲的价值观甚嚣尘上,无时无刻不在毒害着年轻人。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不能丢弃。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首当其冲。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应当纠正“英雄只问成绩”的错误倾向。把如何做人放在教育的首位。从这一意义上来说,钱瑞割肝救母的义举不仅让我们感动,也给全社会上了一堂生动的孝义课。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