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出钱删帖有何“难言之隐”

http://www.scol.com.cn(2015-5-21 7:33:1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张闲语
作者:张闲语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湖北省蕲春县公安局破获一起特大有偿删帖案,全国22个省市近2000人涉案,涉案金额超过5000万元。一条庞大的删帖黑色利益链浮出水面,链条上的执行者和中间人身份复杂,而主要客户则包括政府官员、知名企业和明星等。犯罪嫌疑人自曝全国每年“删帖产业”的收益数以亿计,从业人员数以万计。(5月19日新华网)

  官员删帖早已有之,尤其是一些腐败官员,由于自身做了诸多见不得人的事情,一旦网络出现相关的帖子,即使是子虚乌有的诽谤,或者是捕风捉影的猜测,他们也如坐针毡,心神不安。害怕被有关部门发现,引发对自身的调查,于是就千方百计的想办法进行删帖。从湖北破获的这起特大有偿删帖案中,再次掀开了官员删帖的诸多内幕与细节,也引发了诸多反思。

  从反腐角度看,官员删帖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一种自我保护。“表哥”杨达才被网络盯上之后,大家当时并不知道其具体的腐败事实,只是一种推测和猜测,或者说的一种质疑,虽然后来证实,他就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大鱼”。但在他被查之前,面对网上涌现大量举报的帖子,“表哥”居然也找人进行删帖,这说明自己做贼心虚。从这个意义而言,删帖其实就是一封反腐举报信。

  对于这类腐败官员的网帖,究竟是谁在幕后指使?又重点删了哪些帖子?这值得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同时也说明,纪委监察部门不能把网络举报不当一回事,要对网络举报帖子进行认真梳理分析,并对此顺藤摸瓜,不管是否属实,至少要去过问过问,要去调查调查,说不定就会挖出重要线索。

  从作风角度看,官员删帖不一定都是有重大的贪腐问题,有些则是一些生活作风问题,比如一些桃色新闻,一些违反八项规定方面的事情。这些事件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大,但一旦形成舆论焦点,也是难以招架的。出于安全考虑,一些官员就自然用起了删帖之术。在未成舆论焦点之前,提早“排雷”,让网络舆论烟消云散,因此牺牲一点银子也在所不惜。

  “特别是十八大后,出现过一股网络举报高潮,那时我们的生意非常红火,经常忙到凌晨。”犯罪嫌疑人的话印证了十八大以来的从严治党是实实在在的,同时也反衬出了近年来官员们的作风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山西某县县委书记”出现的52条删帖记录,合计金额超过3.8万元,被删的帖子内容是啥,我们不得而知,但为啥舍得花几万元来删帖,显然其中至少蕴藏着诸多作风问题。当然这还只是官员删帖的冰山一角,究竟有多少官员干过这种删帖交易,我们无法知晓。

  有偿删帖无疑是一个网络毒瘤,它严重侵蚀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对网络生态具有强大的破坏性作用,坚决打击有偿删帖,这是规范网络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初,国家网信办等四部委也启动了“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但每次打击后,有偿删帖往往稍作收敛后便又沉渣泛起。其中的原来是多方面的,但官员删帖显然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究竟这些官员有哪些“难言之隐”,需要有关部门以“有偿删帖”为引子,进行深挖细查,让这些“删帖官员”得不偿失。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